一览群峰万仞青——阅读《诗词临潭》随笔
在陇原,在甘南,洮州一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这里,明代时的金戈烽燧,清代时的车马市响,在周围草原文化、藏族文化的环绕中,曾是中古以来的历史标识。莲花山的漫山花儿和城关镇的万人扯绳这两个民间乡俗文化的持久弥新,也赋予了兹域的地理文化标识。清代坊间诗人赵维仁的四卷诗集《继园诗钞》、陈钟秀的三卷诗集《味雪诗存》陆续得到整理或面世,对今之仕人是一种先祖的激励。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银发老人们就曾自发地组织过东陇诗社,使诗词文化闪烁过星星之火。2010年代,这里的诗词文化在广大仕人中再度流行和勃兴,在城乡渐成燎原之势。想来,这是1980年代以来百姓生活的改善、时间的富裕、文化的多元为因,也由于外面的诗词文化的传入推动,一批地方文化爱好者对本地特色文化的自觉感知和传承弘扬使然。当然,中国作协对洮州的高屋建瓴的观照点穴和有力助推,也是重要的外因。获悉,中华诗词学会将于2023年7月底为其郑重授予“中华诗词之乡”,兹应是其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喜事、盛事。作为甘南的一个文化界人士,我想最有尊意、最有价值的致敬祝贺举动应该是学习、琢磨洮州人当代的诗词创作,了解她的眉眼,认识她的特点,宣传她的风采。笔者在浏览作家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诗词临潭》一书时,先行选读了一些作品较多、作者眼熟的诗者的律绝之作,随手记下了一些阅读感想,整理成文,与甘南诗联界的友人分享心得体会于此。
(资料图)
一、总体感受
翻开《诗词临潭》来看,其中的作品即有对历史沧桑的回顾,对地方风物的描绘,有对社会时象的反映,也有对山水田园的咏赞。尤其是众多的诗者对山水田园的描绘笔法娴熟,造章得法,如工笔画、水彩画一般,精工细描,色彩斑斓,表现出了高度的写实能力,使家乡的优美田园风光清晰、明艳、多彩地再现了出来,使人们对洮州大地慕之、羡之、心向往之。对明代以来的历史遗址的观照和感慨,也多有篇什,不乏幽思缠绵或荡气回肠之作,有的述写的是先辈的艰难,有的重在感慨今日的和平稳定的珍贵,有历史意义。对于大地的风光,不同的作者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各自选出了八景、十二景甚至十六景,或觅藻写景,或联想抒情,或借物感慨,都用集中的笔力攻坚,形成了一廊廊的诗词连环画,对外乡人了解洮州大地的精彩之处,有导读之效。洮州诗者如此钟情和热爱自己的家乡人文风物,实实让人感动和敬佩。
以前,笔者曾经阅读过张俊立、林彩菊两位老师的诗作,张之作以清新、疏淡之田园写作给笔者留下过深刻印象;林之作中,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劳作之作让人再三咀嚼。这次对其他部分诗者作品的阅读,使笔者对其他作者的显著或优长之处有了新的了解和领教。
二、胡憬新:雄浑的历史感
牛头城怀古
塞角边声已渺茫,凭高怎寄古今伤?
梦空梦遂山川寂,人去人来客主忙。
落日残烽塬上麦,西风废堡陇头羊。
生民岂意兴衰事,不绝千秋是此乡。
这首诗虽然未能展示胡老师的词彩,但其强烈的历史情怀和思想力量,撞击了笔者的心旌。首联两起句提示了诗人登高看到了远处的古代遗址,因塞角边声的渺茫消散之幻觉和视角而产生触动,因景生情,心有感伤,“伤”字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颔联和颈联都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颔联是侧重于古今人事的述事性的概括性的书写,而颈联是侧重于眼前景观的具象描绘,眼前的、远远的“塬上麦”“陇头羊”因“落日残烽”“西风废堡”而有了悲壮的色调和氛围,是两幅极有悲情格调的摄影画,与张艺谋的《黄土地》相近似的沧桑悲壮的西北景,震撼人的视觉和心灵。两联对仗极工,彰显了律诗与绝句不一样的魅力。尾联,由感慨历史到感慨眼前的百姓,最后一句“不绝千秋是此乡”,是此诗的精彩之笔,情感浓郁,意为:不管是战火硝烟,还是荒凉贫瘠,这里都是乡人世世代代、不离不弃的故乡啊。这等感慨,让人肉肠百转,何等悲怆!这首诗,雄浑、壮阔,其颜值、骨感均为给力,堪称佳作。
登八木墩望洮阳故垒
斗柄南横日月浮,山形未遏水东流。
三朝奇气洮阳垒,百代风云故国秋。
销铁宜从文物看,残烽可向史篇收。
幸今四海无龙战,不用书生侍列侯。
此诗也别有豪迈雄强之风。首联从天、从地两个视角开局,颇有杜工甫的诗语之风。颔联是回溯历史的虚写,但有“洮阳垒”“故国秋”实物可附,消除了往老干体方向发展的可能;颈联的“销铁”与“残峰”又从实向虚,从今向古,与颔联分工分述,又彼此相铺相成。尾联,从古转今,追古思今,从而使整首诗的气脉从“观”至“思”,从“景”至“情”,从“战乱”至“和平”。特别是“不用书生侍列侯”,感慨我等仕人可不必投笔从戎、效身疆场,可不必成为政治家的附庸,不必仰人鼻息、苟且偷生,而可以有自己的文化追求、价值体现和自由人生。“四海”,让人想到俄乌战争,有世界眼光;“龙战”,属中国表达,类似影视标题。
洮州边墙之二
山伏千秋适莽荒,地横连脉大文章。
边墙迤逦归何处?一望龙蟠入夕阳。
此首绝句深得唐诗之圭臬。前两句是横贯、广阔的大景致,浑浑茫茫。细品,第一句有时间感觉,特别是“千秋”与“莽荒”有地老天荒之意,特别是“伏”与“适”意可品而言难表。而“大文章”,有了人文的内涵与想像,“脉”与“文章”相配,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一言难尽,任读者联想。第三句一问,有了悬念,有了起伏,有了线形的导向;第四句指边墙在迤逦地趋向火红的大太阳下,极有雄浑的画面感。整个诗作,远处是一线起伏的天际线,近处有一逶迤的残墙似长城、似巨龙一样向中央的远方伸去,天际上空有一轮硕大的太阳缓缓在沉落,景象十分壮观,震撼人心,让人遐想。
胡老师的诗作,有历史感,有思想力,雄浑、豪强,景中有意、有味,常常让人联想到张艺谋的《黄土地》《红高粱》《一个与八个》等电影中的山川的构图与色彩的画面,也想到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流”之类的话语,开合排荡、深厚雄浑、苍硬奇崛,有现实主义的风格。
三、李锐:清新的当代田园景象
鹿儿沟旅游点(新韵)
一览群峰万仞青,酒旗猎猎隐沙汀。
于今致富无门槛,柳叶深深有路径。
此诗有一番清新的景致。作者是站在高处俯视,其视角从远视逐渐向近处、低处观望。第一句视野远眺,眼见翠峰耸峙、苍翠林立。第二句俯视河边,红红黄黄的酒旗错落地掩隐在密林中吧?到处都是农家乐吧?第三句由景生情、生慨,这酒旗不是古代宋朝《水浒》中林边的酒肆,不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酒屋,而是当下中国的农村,是农家想挣钱致富的小生意,河边树旁都可以搭屋设摊而作。第四句,以景语说理语,虽然是作者自然想出来的,但与杜牧《山行》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很相似。此诗虽然一二四句都很古典,但第三句很当代,使其具有了当代的气息。同时,让人对鲁迅的一句话很感慨:“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大意是,诗词的话语都让李杜说完了,当代人作诗词,不管你说出什么样的话,古人都有相近的话语出现过。这确实让当代古诗词爱好者有些尴尬。
范家嘴百姓舞台之三
槛外梯田绿难禁,山衔溪水伯牙琴。
四围落照炊烟起,聚缘亭前说古今。
此诗也自有一番清新的格调,描述了当下新农村的一角。第一二句是大视野、大景观,是自然景观,一个是色:无边无际的绿。若视者生活好、心态好,看到的这浓绿是正面的喜人的绿,若生活和心态不好,这浓绿也可能让人感到的是沉寂、压抑吧?另一个听到的是声:水声,如伯牙之琴声。第三句再向近景、中景而视,是村落、民居,是时刻,傍晚或黄昏,这一句纯是唐诗语言,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很是典雅。第四句,写了村庄里的典型小景的场面,第一句有槛,这里有亭,显然是优雅、闲适之处,是乡民休闲之处,是当今新农村才普遍出现的典型景点,是一种幸福生活场景。唐诗中的典型农村,不是农民在地里、炎阳下劳作,就是樵夫归来,亭中、槛内多是仕人在对弈、酌酒,而此诗中乡人、村民在亭中谈说往事今闻,唯有实现小康之如今的乡村才会有,此乃当代感、历史感之诗作也。
临潭城关左拉村光伏发电厂
崇山峻岭架琴弦,弹奏欢歌助梦圆。
电越千峰连九域,光能万伏出银田。
丹心难污储红日,硅板朝阳揽盛天。
福祉民生甘露降,神州复兴启飞船。
此诗以笔者眼光来看,在结尾这句上虽然略有一些可再提升之空间,但其前六句颇有可圈点之处,使整首诗颇具风采。第一联既写大景,又述主题,有形象“琴弦”,生发也自然贴切。颔联具体写大景,是对“琴弦”的具体填充,也有场面。第三联瞄准了一个细节——硅板,其形态,其功用,是为精彩之笔。笔者称赞的是其关注新生事物,能尽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对其的所观所思,有一种现实感,有一种广义的“历史感”。与众多他人的诗作只有景而没有情,只有古而看不出今相比,这种努力书写眼前景、当代事的趋向,是应该鼓励的。
四、马锋刚:有趣而喜悦的生活关照
长川采摘园
谁见寒天瓜果香,千家寨里满琳琅。
一棚春色高原秀,忙坏洮州致富郎。
此诗以别有一番情趣使人注目。前两句以似问而实述的句子,描绘了一番高原地方现今的景象,一种繁荣的农村田野。第三句是对前两句的一种揭谜,用大棚种菜,这当然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突破了自然气候的限制,冬季、寒天也能生产蔬果了,极大地延展了农业农人能增加收入的时间,是对当代与现实景物的关照。第二句是大景,第三句是特写,两句对比形成视觉冲击和张力,尤其是这“一棚春色高原秀”,让人惊艳醒目。第四句,生动诙谐,“忙坏”这一口语入诗,平添了趣味性。这首诗有很好的时代性和当下性,关注新鲜的事,值得嘉许。
农 闲
农闲五月杏青时,三两香腮软语嬉。
千缕彩丝描锦绣,绣成先教远人知。
此诗描写了洮州的一种民俗风情,富有地域特色。第一句,“杏青时”,间接地说是在杏树下,或者一个村屋和杏树彼此掩隐的村庄或院落里,“农闲五月”,也让人想到是一个村落幽静、村人稀少的时节,描绘出了一幅《山村闲居图》。第二句,是三两洮州娘娘相聚在一起的场景,“香腮”是借代手法,多让人想到是娇艳的村里少妇;一个“嬉”字,相互嬉闹的活泼场面、形态跃然而出。第三句是写她们的手里在干什么,也许在互相拿手里绣出的鸳鸯、喜鹊、蝴蝶在互揭恋事、情事,在嘻嘻哈哈。第四句一归正统,将女工手艺展示于人、得到人们赞叹的时刻,她们是多么地惬意和幸福哦。这首诗有景观、有动作,也间接地写出了绣花女的微妙心态,骨肉比较丰满。
洮州卫城
古墩烽火戍洮州,多少边兵若水流。
肥草满山残壁老,薄烟盈树晚风柔。
峨峨銮殿苔生瓦,历历长征路运筹。
岁岁龙神端午赛,如今旧话说无休。
此首诗,有历史感,也有生活的情趣和温度。首联点明是寻古而发幽思,让人想到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句,是一种深沉悠长的感慨。二联、三联,是生情之景,是以景蓄势,“肥草”“残壁”相对而列,富有张力,“满”“老”这两个句中的动词,共同组成雄阔沧桑的自然意境,暗指历史;而“薄烟盈树晚风柔”,是面前的村落,恬静、温馨,是述说现在。第三联,又是回顾历史,历历长征,是几百年前明人如何从江淮至洮州的艰难历程,历历既有逶迤的队伍之意,也有一次次出发的北迁之意,时空兼有,内涵丰富。第四联,是说这一切的艰难历史都化成了如今年年的端午龙舟之赛事,成了一种令百姓感慨的热闹,成了一种轻飘飘的话题,让人百感交集。面对热闹,只有仕人界层才常会穿透历史风雨,才会有悲壮的感情,老百姓当然对历史的场景是只有话题和故事,难有什么饱沾悲情的想象的。此诗的大部分段落是在说作者的庄重和悲情,与最后一句的百姓言说的轻松形成对比,也使最后一句略有一丝诙谐,使得整诗起落有致,扣动人心。
五、不同声部的交响合唱
莲花山·石文才
云霞作藕石为莲,耸秀仙姿傲九天。
万仞崔嵬青岭峻,千层峦嶂翠峰坚。
紫霄瑞气弥香客,金顶祥光照水帘。
盛夏来临人浪涌,银喉金嗓唱丰年。
这首诗既描景,又叙事,描写了洮州的特异风物和风情。第一联,是一种总括性的写法,尤其是第一句比喻比较笼统、隐约;第二句则形象鲜明,翠峰立蓝天,画面色调清新。第二联的两句是从高度方向和纵横方向对莲花山大写意的造型,似一副青绿山水画,着力渲染了青绿色,写出了雄浑、壮丽的气势。第三联集中描画了山顶的金殿,从味觉和视觉两个方面予以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和突现。第四联说了花儿盛会的景况,其中“银喉金嗓”是民间俗语,用得别有趣味。整个诗作景象清丽,气韵流畅,血肉丰满。
莲花山·王林平
洮河波涌石莲开,问道青山上雾台。
堪慕临潭居福地,求仙不必在蓬莱。
此诗,笔者感到以体现了七言绝句劲利爽快的气质而有特色。第一句以大手笔写大景致,地点,也隐含着一种传说、来历,山门是如何开裂而来的?第二句主人大步出场;雾台,说明是诗者拾阶而上至高高的山崖之顶。这里的“问道”,既有欲向大自然寻求生命意义和运行规律之意,也有问山路之意,神形兼备。第三句是一览大地,放眼是一派生机盎然、安宁祥和的景象,心中陡然而生对这方土地的欢喜、珍爱之情。莲花山是道教圣地,这里用“福地”“求仙”“蓬莱”等气质相近的词汇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对幸福的追求,是极为适宜的。这首诗从用语、气质等两方面,都有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子。
临潭春耕·丁海龙
郊外桃花尚未开,东风送暖雁徘徊。
备耕忙碌千家影,红袖携壶露杏腮。
这首诗描写了乡间农村的景象,有些意思。第一二句描写了时令,是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一个景是村旁的草木景象,另一个景是高高蓝天的天穹,是一种摄影手法,营造了一种环境色调。第三句描写了村落中街道、院中农人来来去去准备农用物资的景况,属于简笔写法。从第四句来看,第三句或许写的是男人、丈夫,而这一句是关注了美丽村妇在备耕中的作用,给男人供应饮食,做助手;“杏腮”,可以视作和想象为在冷风中脸庞被冰得有些发红,通过“携壶”的细节可表现出她此时的心里与男人一样是热腾腾的。前两句是静态的景观;第三句是动态的场面,第四句即是乡土民风,构成一幅洮州的风俗画面,对农人内心世界的一面也隐约有所揭示,这是写乡村女人的一副风俗图画,一帧有格调的或摄影、或水彩、或油画的小品,让人想到孟浩然的一些作品。
鹿沟叠翠·丁耀宗
高山流水育青苔,穿石清流匝地来。
树上鸣禽留醉客,竹林深处异花开。
这首作品,笔者的突出好感是作者将三、四两句的秩序处理得很好,一下子有了杜牧诗的感觉。第一二句写的是大景,一句是从仰视到落地,写出了鹿沟的气势、色彩,再一句是平视的视角,写出了溪流淙淙的遍地景象和氛围,总体写的是幽谧的静态。第三句则从满目、盈耳的鸟鸣声音上来写,有了转折,陡开生面。第四句从漫天的声音向林深之处望去,又有了转折,向幽静而去,一束耀眼的鲜花在密林深处盛开,是多么惊艳的感觉。这层层转折,给读者心中以美的撞击,是何等强烈,产生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首诗略有些王维禅意诗的意境和意味。
迭山横雪·徐红
群聚峰峦擎揽月,飞禽绝迹罕人烟。
迭山纵有千秋雪,横跨三军盛誉传。
这首诗,笔者感觉较好的是后两句出彩。第一句说了迭山的高耸,诗者想象着群峰中夜晚的幽静高阔,第二句也是从幽静方面予以了强化,有一种洪荒、静谧的骇人,无任何生命曾经涉足。第三句应是作者眼前之景——山舞银蛇、银装素裹的壮观景象,但因其胸中有一种革命英雄主义激情在汹涌激荡,使得眼前这一切的雄伟、洪荒的残酷之美,以及雪皑皑的凄艳之美,都不如那场红军的旷世攀登壮举的艰难之美;迭山之壮美,因红军翻越而有了名,为天下所知晓、所传扬,红军攀越、中国革命成就了英雄的迭山。“纵然”二字,使一种悲壮豪迈之情油然流于诗中。整首诗有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概和风骨,以气质而胜出。
结束语:诗词的风格可谓多样,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杜牧等可谓千人千面,各有所长,只要作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优点,都可以成为可嘉许的诗作;文无第一,一个作者的诗作只要在某一方面作到极致即有价值或贡献。但是由于笔者的知识、阅读及对文学认识的偏好,或者因为当下的心绪,在阅读时多倾向于有现实主义风格的诗作,兼及一些反映历史之感的,或者有异域风情的,或者有现实关怀的,或者有人文情感的作品,对于纯唯美、纯自然主义、纯古典主义倾向的诗作兴趣不大,故个案剖析的大多是有温度、有硬度、有历史、有思想等的诗作。这里所谓的温度、硬度、思想,笔者的大意是指,诗作中应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人性的印迹,文学应有个性的、人文的反映,作品中能见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激情;所谓的有历史,是指如巴尔扎克、马克思等所极力倡导的,文学应有“历史感”,有鲜活的时代性,有对不同时代的反映。另外,客观地说,解析者在不同心境阶段肯定会有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同的读者也肯定是萝卜青菜可有所爱。洮州的作者很多,虽然多是业余作者,但有不少人的不少作品画意中有诗情,有当代视角和现实关怀,展现了当代的古典诗词之美,让笔者有较深刻的印象,有所触动。
在此,向洮州诗人致敬,向古典诗词致敬。
20230720于甘南合作
知否,本名张斌,甘肃舟曲人。2008年4月主持创建舟曲楹联诗词学会,2014年编著《古今楹联——中国对联集成甘肃舟曲卷》,出版刊印有《城里乡间》《江城街事》《戏剧人生》《楹联读写十讲》等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理论著作。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南州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诗词临潭》一书,以四个章节,全面展示了临潭丰厚的历史人文、秀美的自然景观、灿烂的民俗文化、蓬勃的时代面貌。该书是中国作协帮扶临潭打造、传播“文学之乡,诗词临潭”文化品牌的又一重点手笔,是对临潭诗词文化传承的又一次弘扬和小结,更是临潭诗人们拓展视野,在全县上下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更好地以抒写生活、赞美人民、讴歌时代、凝心聚气为创作新起点,而展现出的最新一批创作成果。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